详情页

¥55.00

论证的使用(修订版)

作者   [英] 斯蒂芬•图尔敏 著

ISBN   9787561944448

注释文种 简体中文

语言技能 

介质   纸质/Printed book

开本   小16开

所在分类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1948年以来,斯蒂芬•图尔敏出版了一系列让人印象深刻的哲学著作。这些著作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对涉及各种问题的主张和评论进行合理的评判。这些问题可能属于日常生活,也可能属于学术研究。是否存在一个可以对各个领域中的各种论证都做出评判的具有普适性的评判标准?抑或各类论证分别具有自己的评判标准?
  图尔敏在《论证的使用》(1958)一书中第一次就此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强烈反对“三段论”和现代逻辑学中那种过于“狭窄的”一般论证方式;他借鉴法学领域中的论证实践方式,倡导了一种关于论证有效性的过程性的而非形式化的观点。根据图尔敏的观点,在论证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可以辨识的稳定的(具有领域不变性的)元素,同时,还存在一些需要进行评判的可变的(领域依赖的)元素。图尔敏提出了“广义的”论证方法,旨在创造一种将两种元素都囊括的认识论性质更强的、更具经验主义的逻辑。
  尽管《论证的使用》一开始就受到逻辑学家们的批评,继而又受到哲学家们的批评,但是,40年来,此书一直是重要的思想资源,为具有不同学科背景、在不同领域中参与各种论证的学生们带来灵感和引发讨论。图尔敏关于有效性评价标准的领域依赖的观点、他提出的论证模型,以及他关于论证过程中出现的功能性变化的描述,使这部著作成为论证研究的现代经典。
  《论证的使用(The Uses of Argument)》被誉为“亚里士多德《论题篇》的复活”“非形式逻辑两部最有预见性和影响的现代著作之一”(延安大学政法学院教授 武宏志)。作品从“概率(可能性)”概念入手,揭示了理性和形式逻辑在面对复杂的科学、社会问题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个同时基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基础之上的论证模型。该论证模型在法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今很多学术领域的年轻学者都采用这一模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相关推荐
  • 世界宗教入门

    ¥1000.00
  • 南怀瑾选集(全十册)

    ¥412.00
  • 冯友兰哲学文集(英文版)

    ¥106.00
  • 于丹《庄子》心得

    ¥20.00

收藏

购物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