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文系的课程设置中,文学史的位置是高于作品选读的,但文学史的具体讲授方法和内容则受苏联模式影响,教师讲课的重点不完全放在具体作品的解读上,而是按部就班,从社会背景、时代状况、文学发展的阶段讲起,最后才会介绍作家生平和具体的作品。而对作品的介绍往往又要顾及“全面”,把作家的作品笼统地介绍之后,课时也就基本结束。本课程的设置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将重点放在作品的阅读上、而且是单篇作品的阅读上。本课程以非常具体的讲解方式教给同学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同学将阅读五十多位作家的作品,体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只要同学认真听课,并深刻领会教师在课程讲解过程中的各种具体分析和提示,课后仔细阅读作品,并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点,就会初步掌握分析作品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说,本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提高同学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