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页

¥42.00

汉语义类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 (二)

作者   冯英 主编

ISBN   9787561927489

注释文种 简体中文

语言技能 

介质   纸质/Printed book

开本   小16开

所在分类 

  • 内容简介
  • 作者简介

  20世纪80年代,认知语言学兴起并迅速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它从语言的角度研究人脑中的概念内容,研究各种图式和隐喻在人的理解和认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长足发展,其中,对于隐喻的研究可以说是格外引人注目,正如莱考夫和约翰逊经典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的书名一样,在词义发展演变中,隐喻造词是世界上各民族语言共同采用的方式,大约70%的表达方式是源于隐喻。 
  与传统的训诂学不同,本书从隐喻(包括转喻)的认知模式讨论词义发展的内在机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作者以现代视角研究传统语义问题,也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比如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是:“人类认知对客观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 
不同于传统的“义符”、“义素”,本书的研究建立在“范畴化理论”、“原型理论”、“家族相似性理论”等与认知有关的基础理论之上。这些都是比较前沿的研究成果,把这些国外的理论与汉语的实际相结合,使之“本土化”,能够加深我们对汉语的认识。 

  而对汉语个体词群的研究,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书延续了《汉语义类词群的语义范畴及隐喻认知研究(一)》的特点,首先选择汉语中生命力最强、构词能力最强的基本词——这一点从每章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然后全面收集由这个基本词构成的单纯词、合成词、惯用语、成语,并进行整理、分类,再运用现代词汇学理论,对其词形特点、构词方式、结构类型等做较为细致的分析,最后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其语义范畴、造词理据、隐喻认知模式进行全面的分类解释。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展示汉语的词汇面貌,概括出汉语词汇发展的共性特征。 

  本书以大量汉语事实为基础,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在汉语词汇微观研究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由于认知语言学中的许多结论都有待于心理学的实验的证据,所以有些观点可能不同读者会有不同的认识,但这并不影响本书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

相关推荐
  • 汉语测试与评估

    ¥28.00
  • 语法问答

    ¥7.00
  • 汉字的认知与教学 - 西方学习者汉字认知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63.00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

    ¥36.00

收藏

购物车